色彩风格

【法治周末】检察官揭开“千万债务”来源之谜

【字号:    】        时间:2023-06-08      

□ 《法治周末》记者 答笛

□ 郑旭宴 郭涵洋

为骗取贷款,湖北某公司员工竟伪造他人签名,此后因无力还款被起诉,又用更大的谎言来掩盖……检察官主动启用调查核实权,从大量卷宗中抽丝剥茧,层层揭开背后真相。

6月5日,《法治周末》记者从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人民检察院了解到,经该院发出再审检察建议,法院再审对此案进行了改判,有关责任人受到相应处理。

千万债务来源不明,一纸签名端倪初现

“我没签过借款合同,也没去法院开过庭,怎么就欠下千万债务?”2021年9月,身陷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的吴婷(化名)来到茅箭区检察院,申请民事检察监督。

2018年10月,某银行以金融借款纠纷为由,将3家工贸公司、吴婷及另外两名自然人被告起诉至法院,法院判决其中一家工贸公司偿还贷款本息一千万余元,包括吴婷在内的其他被告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然而,吴婷称自己对这笔借款并不知情。茅箭区检察院了解情况后,认为该案可能涉嫌虚假诉讼,遂启动监督程序。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该院民行部门检察官何军和办案团队将目光投向案件卷宗,着重比对了其中的签名,发现其中一份《授权委托书》中委托人“吴婷”的签名,与其平时的字迹不太相符,捺印也存在问题。

检察官立即联系司法鉴定中心,经鉴定后确认,该签名并非吴婷所签。

伪造签名出庭应诉,再审被改判

“是我一时糊涂,打起了伪造的主意……”何军找到《授权委托书》上的被委托人刘昆(化名)调查核实。面对检察官出示的证据,刘昆承认,是自己以吴婷近亲属的名义冒领了“吴婷”的民事诉状等文书,并伪造授权委托书,代吴婷出庭应诉,在庭上对借款情况全部予以承认。经多方走访调查,检察官确认,吴婷并未到银行签署《保证合同》,其对借款一事确实不知情。

鉴于该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审理中存在虚假诉讼问题,2021年11月,茅箭区检察院向法院发出再审检察建议书。法院提交审委会讨论后,于同年12月再审,驳回了原审原告某银行对被告吴婷的诉讼请求。

跟进监督,相关责任人受到处理

案件到此似乎已真相大白,但在何军看来,针对此案中出现的银行业务管理、虚假诉讼等问题,应当通过对个案的精准监督,推动实现更深层级的类案监督、溯源治理。

为此,办案检察官多次赴该银行与负责人座谈,针对工作人员未谨慎核对个人身份、未严格遵循工作流程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警示涉案银行应严格规范办理业务。

由于刘昆伪造证据,故意将吴婷拖入诉讼案件中,既损害了他人合法权益,又妨害了司法秩序,损害司法权威,检察机关将线索移交至相关司法机关。最终,刘昆因伪造签名被处拘留15日,罚款1万元,承办案件的法官也受到了相应处理。

“我们希望能将对事监督与对人监督相结合,通过关联司法实现民事虚假诉讼监督与虚假诉讼犯罪制裁的双向互动。”何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