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风格

驻村帮扶 检徽闪耀 ——市检察院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帮扶纪实

【字号:    】        时间:2024-06-11      

绿色田野织连成片,村头游园设施一新,通村道路蜿蜒通畅,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农人闲坐其乐融融……小满时节,走进丹江口市浪河镇土门沟村,但见村庄秀美如画,处处生机盎然。

昔日偏寂的穷山沟,如今清爽的美村庄。变化的背后,离不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更离不开十堰市人民检察院驻村工作队的真情扎实帮扶。

2021年7月26日,由市检察院选派的3名工作队员进驻该村,面对“库区村”“移民村”劳动力缺乏、产业薄弱、基础设施落后、村容环境脏乱等棘手难题,工作队从解决群众基本需求出发,紧跟决策部署,明确帮扶思路,与镇党委、村两委班子带领土门沟村村民一步一个脚印攻坚克难,用情用力描绘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沉”到位与群众“打成一片”

 

“刘书记,到门上坐坐喝杯茶!”5月20日上午,雨后初晴,记者随工作队一同开展入户走访工作,一位老奶奶大老远热情打招呼道。

老人口中的“刘书记”叫刘颖,是市检察院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也是该院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工作队长。他冲着老人笑盈盈地招招手,大声回复道:“好好,我们这工作忙完了就来。”刘颖告诉记者,这位老人家住二组,工作队刚入驻村子时,眼见同村不少人享受政策不服气,她屡次三番“上访”索要,态度强硬、说话难听。

解铃还须系铃人。“后经几次入户深入了解,老人生活条件不差,只是有个儿子离异,自己带一个小孩,在白浪做酒生意不顺。我们就帮忙联系助销,日常还帮其解决各种小事,帮助落实可以享受的健康帮扶政策、临时救助政策,一来二去她也不告‘状’了,态度发生转变,反倒对我们特别热情,也特别支持工作。”刘颖说。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只是市检察院暖心帮扶获得村民认可的一桩小事。年近八十的郭秀良 ,是村上的五保户,平时生活特别节俭。他长年穿着一双解放牌劳保鞋,鞋面多次修补已不成样子了也舍不得丢。工作队在走访时注意到这一点,默默量好尺寸,返城时专门为他买了一双新鞋并亲自送上门,隆冬送上棉衣,郭秀良感动得热泪盈眶。

三年帮扶路,这样的故事举不胜举。“这张在给孤寡老人送温暖送棉衣;这张是检察长刘少军召集村两委班子、村民党员群众代表开场院会讨论修接线路;这张入户给村民填明白卡;这张给村民做法治宣讲……”在采访中,记者在刘颖的抖音账号的视频相册里看到,视频里集满了工作队走村入户的帮扶温暖过往。帧帧画面跳跃,述说着“检察蓝”与土门沟村村民双向奔赴、结下深厚情谊的由来。

“驻村帮扶不能只做花架子,要多走动、多听、多做实事儿,要以诚相待、以心相交,跟村民们打成一片。”市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赵晓军介绍,驻村工作队3名同志时刻牢记院党组嘱托和要求,扛牢乡村振兴政治责任,3年来累计入户1370户次,一次次入户走访,一回回倾听交流,一件件民生实事,架起了干群“连心桥”。

谋到底促产业落地生根

 

眼下,正值玉米出苗时节,土门沟村的田野里绿油油的一片。在该村三组一处平整的农田里,一片铁网圈种的辣椒苗格外醒目。

“这是试种的辣椒品种‘骄阳555号’,按保底协议价1.8元,亩产纯利润平均最高收益可达8000元。”种植户陈定合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

推广试种新辣椒品种是驻村工作队去年起就谋划产业振兴的项目之一。为了激发当地群众创业致富动力,工作队专门联系了丹江口市某个体合作社并签订收购合同,在村两委的动员协助下以补贴辣椒苗、免费提供地膜等的方式,在村三组推广种植了50亩的“骄阳555号”。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强村产业只有因地制宜,才能真正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在市检察院驻村工作队看来,“等到收益出来,大家看到产业价值变现,新辣椒品种的试种带动效应不言自明。”这只是工作队探索创新产业振兴之路的一个缩影。

土门沟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全村耕地面积1310亩,因是南水北调移民库区村,守水护水政治责任重大、产业发展也受限制,村民主要收入靠务工或经商。如何发展接地气添生气的生态产业?三年间,市检察院驻村工作队脚下沾泥、肩上担责,坚持走在积极探索谋划的道路上。

茶产业曾是该村的支柱产业之一,克服种植分散、管理缺乏、销售渠道狭窄等的困难,工作队积极向上申请改造资金支持,强化引导和管理,对百余亩茶园进行修剪改造升级。春茶采摘上市后,帮助联系、发动同事亲朋好友种实现代销,三年来,他们帮助销售茶叶1100余斤,价值16万余元

为帮助群众发展产业带动致富,工作队还牵头联系茶叶种植技术培训,帮销村民养殖户、种植户的土猪肉、土鸡肉、牛肉以及玉米、蜂蜜等特产。同时,结合镇中心商业楼出租和投资谷利粮油分红等的形式,壮大村集体经济。去年底,全村集体经济收入水平同比增长4.1万元。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石。要科学规划、充分论证,因地制宜,立足乡村资源、紧扣地域特点发展特色产业,扎扎实实做好基础性工作,盯住一个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刘少军对驻村工作队提出要求。

暖到“心”为村庄增靓添彩

 

宽敞整洁的场地上,节能路灯、篮球架、乒乓球桌、各种健身器材设施以及文化宣传栏分布各个角落。沿边绿荫环绕,三三两两的村民有说有笑地广场上散步遛弯……将近晌午,记者随市检察院驻村工作队来到位于土门沟村移民安置点的砖厂梁子处的篮球场,一派安乐祥和的景象尽收眼底。

作为第二批共同缔造试点,驻村工作队聚焦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开展全覆盖走访排查,认真倾听了解村民的诉求,解决群众提出的合理问题,发动村民共同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启动共享鸡棚、猪圈,柴火棚建设。通过共同缔造活动,切实让村民感受到共同缔造活动带来的改变,让村民的幸福感得到有效提升。

 

“这里平时到了晚上更热闹,学生娃子放学后来这里打球,家住附近的结伴来这里锻炼身体、聊天。到了周末,能‘闹’一天!”家住在广场边上的老党员朱弟均告诉记者。
“以前这片地都是荒草,杂物四处堆积。去年市检察院驻村工作队对这里进行改造焕然一新,不仅环境变美了,生活也丰富了。”朱弟均指着四周的变化赞不绝口。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记者环顾四周发现,广场对面一楼的几间房间门楣上,挂着“移民之家”“村民理事会议事厅”的牌子。“广场建好后我们准备将这栋闲置的楼打造成村民活动室,新建农家书屋,增设休闲设施,进一步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市检察院驻村工作队队员吴高玉介绍道。
2023年11月,工作队争取帮扶资金20万元,联合村两委开展环境整治工作,对土门沟村村容村貌进行美化,除移民安置点的广场改造外,同时将村一组钉丝厂安置点打造小游园,统一村碑,为清幽的乡村田园风光增添趣味。
 土门沟村地理位置优越,土武一级路贯穿辖内,5个村组分布线狭长。在美化村庄环境的同时,该院驻村工作队对三组通村道路实施了亮化工程,累计沿路安装太阳能路灯近200盏,为村民点亮夜间出行的道路。与亮化通村道路工程同步,工作队还帮助该村修建打通了三组通村路和土武一级路的接线路,为方便附近400多农户1500余村民出行、销售农副产品带去了希望。
如今,漫步在土门沟村,景美、路畅、百姓乐。市检察院驻村工作队的帮扶工作也收获多方赞誉,连续多年获得市级优秀。在去年7月全省驻村期满轮换考核中,获得“好”等次。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三年多来,驻村工作队时刻牢记肩头上的责任,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检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谋幸福,为乡村振兴贡献检察担当。”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刘少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