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风格

检察服务入驻综治中心 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检察院

【字号:    】        时间:2025-05-21      

“每周一名检察官驻点值班,遇到法律难题随时咨询,这样的服务就在家门口!”近日,在茅箭区综治中心,前来调解邻里纠纷的居民对检察服务赞不绝口。 2023年7月,茅箭区检察院在创新社会治理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检察服务常态化入驻综治中心、12309接入综治中心视联网平台,将听证和普法送到居民“家门口”。 2024年4月,为进一步推动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茅箭区检察院在原有基础上增设了专门的“检察工作室”。自此,该中心成为了检察机关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的前沿阵地。 
  
 检察官“坐班”综治中心,“一站式”化解矛盾纠纷
2024年4月,针对人大代表提出的整治住宅小区外墙瓷砖脱落安全隐患的建议,茅箭区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通过综治中心平台,对接到相关社区,经过网格化实地走访调查,及时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职能部门整改落实到位。利用综治平台打通检察建议“落地有声”的“最后一公里”。 针对“检察工作室”收集的线索,茅箭区检察院采用“综治窗口受理+12309检察服务中心分流办理”模式,逐步实现接待窗口由‘转’到‘解’的转变,明确移送流程、操作标准,不断扩大检察机关线索来源范围的同时,避免成为程序上的“二传手”。 在收集到辖区某村81岁村民王某因儿子务工时伤重病逝,7年间赔偿款始终未能全部到位的线索后,茅箭区检察院及时将该线索反馈至区乡村振兴局,控告申诉部门同步为王某开启司法救助绿色通道,发放司法救助金5000元,以检察温度促推基层善治。 “过去群众遇到法律问题,常常要在多个部门间往返。现在我们通过‘一窗受理、分流派单’,实现各部门全链条联动,确保问题得到‘一站式’解决。”茅箭区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部主任刘飞介绍道。 为锻炼青年干警信访接待能力、提升其专业水平,该检察服务办公室由42名青年干警组成“多元调解”轮驻队伍,1名控申专职干警则构成“司法协同”保障体系,形成了社会治理“双驱动”模式。 
  
 普法聚焦重点群体,打造“订单式”法治课堂
茅箭区检察院将视频接访网络端口接入综治中心视联网平台后,可实现与区综治中心、乡镇街办和信访、住建、卫健和法院等近90个部门单位联通,与区、街道、村(社区)三级信息互联互通、屏对屏调度指挥。同时,群众也可以通过远程视频连线方式,就近向检察人员、相关职能部门人员“面对面”表达诉求。 2024年3月,茅箭区检察院院通过视联网与辖区百二河村连接,围绕信访“五个法治化、四个到位”进行重点解读,就信访维稳、化解矛盾、司法救助助力乡村振兴等热点、难点,与基层干部群众深入交流,送上了“家门口”的法治公开课。 2024年7月,茅箭区检察院利用综治视联网平台,联合茅箭区综治中心,连线辖区3个社区,为“一老一小”的特殊群体提供有针对性、有实效性的普法宣传。 茅箭区检察院利用“远程连线+网格化管理”,推进刑事执行检察与社区矫治工作、网格化管理有机结合。根据“案由罪错”分类教育模式,在协同普法中精准区分涉暴力型犯罪、财产型犯罪、交通类犯罪等不同犯罪类别开展常规教育。 2024年以来,共组织辖区800余名社区矫正人员在3个司法所内分散接受线上警示教育,既节约了司法成本,又充分体现区院携手司法行政部门积极主动履职尽责、创新工作方法的智慧与担当。 
  
 协同共治,凝聚基层治理强大合力
“感谢检察院帮我们解决了矛盾纠纷,让我们有精力更好经营发展……”2024年8月2日,两名涉案企业法人代表来到十堰市茅箭区检察院送锦旗致谢。 2022年3月,甲公司发现乙公司供货与甲方进账金额严重不符,遂停止付款并启动内部审计。后发现,2019年10月至2022年3月期间,供货差额达486万余元,随即以涉嫌合同诈骗为由向公安机关报案。而乙公司则认为甲公司无理由拒不支付货款,遂向当地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追索货款。双方的严重分歧,不仅让十余年的生意伙伴“一刀两断”,也影响了两家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2024年5月,甲公司因不服公安机关撤案决定,向茅箭区检察院申请立案监督。收到线索后,该院全面启动调查核实程序,引入公益律师参与矛盾化解,并先后2次接访会见两家公司代表,听取双方意见。 经审查,案件纠纷产生的根源系甲乙公司双方主张的账目金额不一致,导致双方长期僵持不下。7月26日,茅箭区检察院组织召开听证会,经过3个多小时的调处,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甲公司向乙公司支付205万元货款,乙公司同意向法院申请撤销民事起诉,甲乙双方握手言和。至此,一场长达4年的涉民营企业矛盾纠纷得以化解。 化解矛盾纠纷、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既需要主责部门发挥职能作用,又需要相关单位协同履职,茅箭区检察院在综治中心设立12309检察服务办公室,通过派员常驻、联动协作的方式,努力实现把检察履职的“小窗口”融入了社会综合治理“大格局”,形成“把法说清、把理说明、把情说透、把事办妥”的工作合力,更好地为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检察力量。